近年来,我国肺栓塞(PE)发病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,其增长幅度远超以往的预期,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和公共卫生体系的新兴重大疾病负担。2024年12月,《柳叶刀区域健康—西太平洋》刊发了由王辰院士领衔我们团队完成的最新流行病学研究,首次系统揭示了中国PE的真实流行特征。
结果显示,自2007年至2016年,PE发病率从1.1/10万人增加至6.3/10万人,而本次研究进一步表明,该数值已跃升至14.19/10万人,较2016年翻倍;其中单纯PE的发病率为8.58/10万人。这一跨越式增长不仅源于临床诊断水平与筛查能力的提升,也反映出人口老龄化、合并症高发以及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对疾病谱的深远影响。
PE的负担在不同人群间呈现显著差异: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,且合并症更多;高龄人群风险随年龄显著攀升,而中国作为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,将长期面临与之相关的巨大医疗与社会挑战;在地理分布上,区域经济与医疗差异、低气温和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均对疾病发生和结局产生影响。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PE在我国具有复杂多元的流行病学特征,也警示其背后潜藏的长期公共卫生风险。
更为重要的是,研究结果明确提示: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防治管理体系的建设水平与PE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趋势密切相关。这一发现凸显了政策、医疗体系与疾病防控之间的联动效应,强调通过强化国家级防控战略、完善临床路径和优化健康政策,可以切实减轻PE的疾病负担,提升患者预后与社会健康水平。展望未来,系统化、长期化的监测与研究,将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VTE/PE防控模式创新和疾病管理升级提供坚实科学依据与国际话语权。
安保医疗院内VTE防控系统依据《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质量评价与管理建议》以及医院VTE防治认证中心要求开发,满足VTE 防治质量评价三大核心指标:评估质量指标,预防质量指标和结局质量指标。
系统支持动态节点自动提醒,风险监测和评估预警,同时提供质控指标统计的评估量表,并自动识别评分等级。支持的量表包括:Caprini评分表、Padua评分表、khorana评分表、孕产妇产前产后危险因素评分表、出血风险评分表和Well评分表等,可精准的卡控并及时提醒医护人员,提升住院患者VTE风险的评估率,保障患者生命安全。
系统支持连接医院HIS、LIS、PACS、EMR、手麻、重症等系统,自动抓取数据,并通过智慧互联平台连接我们的压力治疗设备,实现设备治疗过程的实时查看和统一监护,通过软硬结合打造VTE防治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。
